「唔鍾意讀書就代表我係SEN?」
阿希,中二級學生,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。自小六開始,不論是足球比賽、一百米短跑、跳高、跳遠……他的名字總會在不同的運動競賽中出現。在同學眼中,他是一個典型的「體育人」,每年體育課都能輕鬆奪A。相對地,阿希其他科目的學業成績就不太理想,經常徘徊在合格的邊緣,父母亦因此相當擔心阿希,甚至懷疑他有特殊教育需要(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,簡稱為SEN)。有時候,阿希功課寫得比較馬虎,父母就會討論阿希是否有讀寫障礙;有時候,阿希未完成作業就嚷著要和朋友踢足球,父母又指他可能有過度活躍症……結果,父母便帶阿希見醫生作評估,然而報告結果卻否定了父母的一切懷疑。
可惜,一份評估報告並沒有完全消除父母的擔憂,持續長期的懷疑令阿希感到越來越大壓力,亦開始被父母的說話同化,更不時會反問自己「我是否真的有SEN?」。因此,阿希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不安,對父母的說話亦都感到很煩擾,漸漸討厭與父母聊天。家長日當天,班主任提到阿希最近的精神狀態欠佳,上課經常發白日夢,成績亦比上學期退步。聽後,母親大為緊張,更加確信阿希有SEN的問題,認為先前的評估可能有所錯漏,於是再次提出找醫生作檢查的要求。
隨著大眾對SEN認知的提高,社會對此問題的關注亦有所增加。可惜,有部分父母愛子心切,子女學術表現及成績未如期望,便歸因子女有SEN的問題。然後四出尋找醫生,進行不同的評估,希望找出問題的根源,改善子女的學習表現。這些舉動令子女無所適從。漸漸地,他們的自我價值及尊嚴不但有所受損,壓力及焦慮等情緒亦都隨之倍增,最終更影響健康的家庭關係。
學業成績欠佳並不等於就是SEN學生,而SEN亦不是甚麼洪水猛獸。即使受閱讀障礙困擾,學習期間甚至連書寫自己名字都感到困難的史蒂夫‧喬布斯(Steve Jobs),亦能憑著創新的思維及專業的技術,為蘋果公司開創出輝煌的成就。
其實,不論有沒有SEN,每一個人本身都是獨一無二,學習需要自然會有所不同,成功亦沒有一套單一的標準,正如我們總不能夠要求海豚取得爬樹第一、獵豹贏取游泳冠軍一樣。所以,懂得發掘自己獨有的長處,確立自我價值,從而尋找合適自己的學習模式並加以發展,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將來和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