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十分脆弱,生活中許多事情和意外都有可能損害紙張。
火燒
火是紙張的天敵,會對紙造成嚴重破壞。而且,紙是可燃物,一旦燃燒起來,便容易蔓延至其他書籍,最終釀成沖天大火。

▲2015年,一座有百年歷史的俄羅斯圖書館失火,焚毀了約15%藏書,當中部分典籍甚至能追溯至公元2世紀。
蟲害
蠹(音:到)魚又稱衣魚或書蟲,身體呈銀灰色,喜歡吃糖類或澱粉等碳水化合物,常常於書脊出現,咬食當中的漿糊。牠們也會吃紙,在書上蛀出一個個小洞。

▲蠹魚喜歡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生活,通常藏身於小隙縫中。
受潮
當紙張沾到水再變乾,便會變得皺巴巴。
這是因為水開始蒸發時,表面張力使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往上升,導致紙張受力不均勻。風乾以後,紙纖維之間捲曲的排列固定下來,令紙變得凹凸不平。

▲捲曲的紙張
此外, 當紙長期處於潮濕的環境,便容易滋生霉菌,在紙張上形成許多黃色的斑塊。

▲發霉的書籍
泛黃
紙纖維中含有木質素,它會跟氧氣產生化學作用。木質素越多,紙便越容易氧化。因此紙張放久了,便容易氧化變黃。此外,潮濕強光的環境、偏酸性的紙張添加物如螢光劑、染料等也會加速氧化。

保存書本紙張的方法
紙張這麼容易受到各種破壞,我們應該怎樣保存書本和紙張?
良好的紙張保存環境必須是低溫、低濕度,當中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最好低於攝氏23°C及55%,並且遠離陽光,配以氣味濃烈的香包防蟲。此外,木質書架可能會釋放傷害紙張的酸性物質,所以存放紙質物品時,應該使用其他材質的書架。

古人的書本保養方法
古人保養書本也以防潮及防蟲蛀為本,只是方法與現代有差異。他們會定期把書本放到陽光下曬,驅除濕氣。

另外,他們也會在書本旁邊放置帶香氣的植物如芸香草以防蟲,這令後世的人多以「書香世家」形容愛好讀書的人家。

(內文插圖取自:《兒童的科學》第221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