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香港是由小漁村變成今天的國際大都會,可是古代的香港先民難道全都是漁民嗎?非也。其實古代的香港也有不同的各行各業,先民昔日的貢獻,成就了今日的香港。今期小校報便帶領大家穿越回古代的香港,體驗一下先民的生活吧!
昔日漁歌晚唱──漁業
作為沿海城市,漁業可以談得上是香港最古老的行業之一,由新石器時代開始,香港一帶已有人從事捕魚活動的痕跡。考古學家曾在南丫島蘆鬚城發掘到新石器時代用於捕魚的石網墜,先民會把石網墜綁縛在漁網上,使漁網可以沉入水中,可見當時的先民已經掌握相當先進的捕魚技術。

南丫島蘆鬚城泳灘 by 文子言木
漁業是一個「看天吃飯」的行業。古代的香港漁民會在沿海的石崖上刻上不同的圖騰,祈求風調雨順,希望石刻可以保護海上工作的人。位於大浪灣的新石器時代石刻是香港首個法定古蹟,石崖上刻上抽象的鳥獸紋,表現當時的漁民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。

大浪灣石刻 by Minghong
時至今天,漁業已式微,但直至2022年,香港仍有5080艘漁船,有一萬多名漁民從事漁業。有一些產業曾撐起香港的半邊天,縱然時移世易,漁業也沒有完全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。
東方之珠 誰也讚羨──採珠業
香港素來有「東方之珠」的美譽,香港曾經亦真的「遍海珍珠」。歷代官僚也曾在香港設立官方機構負責管理香港的採珠業,最盛行的地方便是大埔和大嶼山一帶。

大埔吐露港 by See-ming Lee
採珠是一份高風險的工作,為了在海底工作,古代的採珠工人會把大石繫於腳上,再跳入海中尋找珍珠,危險程度可想而知。宋朝朝廷有鑑於採珠工人的慘況,曾禁止在香港進行採珠。不過及後的王朝對採珠的態度反復不定,時許時禁。直到明代,因珍珠的數量大幅下降,朝廷才正式禁止採珠,採珠業便消失在香港的歷史中。
白釉青花一火成──窯業
窯(粵音︰遙)是甚麼?大家可以幻想窯是一個大焗爐,但不用來烤麵包,而是用作烤陶器、瓷器和磚。古時每個器皿也是窯工頂着高溫製造出來的,其中不少更可能產至香港的!香港最有名的窯址位於大埔碗窰,最早被清朝的文獻所記載,是香港唯一生產青花瓷的窯。

青花瓷 by PHGCOM
考古學家翻查紀錄後,發現當年的產量每年可高達四十萬件,數量十分驚人。進行考古發掘時,在當地找到許多先民遺留下來的瓷器,其中有不少是伊斯蘭教的器皿,可見當時香港生產的瓷器已經會出口到東南亞國家。

大埔碗窰窰址 by Ultrareal
如果大家想一窺當日香港窯業的輝煌,可以前往位於新界大埔上碗窰村的碗窰展覽,了解當日生產陶瓷的工序,以及香港早期的工業歷史。
除了大埔外,屯門也有一條很年輕的「卧龍」——青山龍窯,它建於1949年,是目前香港唯一保存完整的窯。龍窯依山而建,因其外形像一條龍而被稱為龍窯,青山龍窯主要生產陶器,如花盆和香爐等,儘管龍窯已於1980年代停工,但在各方的努力下,狀況良好,說不定未來我們能再次看到龍窯的出品。

龍窯模型 by Amarespeco
鹽和它們的產地──造鹽
鹽是每頓飯不可或缺的調味料,原來香港也曾是鹽的產地!可是古代的鹽民又沒有大型機器,如何把海水變成鹽?原來香港鹽民是使用曬鹽法,讓海水在日光的照射下,蒸發成高濃度鹵水再結晶成鹽。
早於南宋時期,觀塘、藍田一帶已經是「官富場」。不少朝代也會把製鹽業國有化,「官富場」是指由官方營辦的鹽場,由官員管理,並有士兵看守。

圖中的「官富巡司」便是官方的鹽場 by 佚名
因為造鹽的利潤很大,有不少先民會偷偷地在大嶼山一帶造鹽。南宋政府得知後大怒,決定派軍隊前來拘捕私鹽犯,大量島上居民反抗,傷亡者眾,史稱「大奚(嶼)山鹽民起義」。

大嶼山全貌 by Typhoonchaser
到了清朝,清政府實施遷界令,命令沿海居民要遷往內陸地區,自此香港的造鹽業便開始式微。
鹽業雖然式微,但並沒有消失。近年,位於西貢的鹽田梓更成為新興的本地遊熱點,不少有心人士活化島上古蹟,修復了島上的鹽田,時至今日每年仍可出產十噸的海鹽,亦會定期舉辦曬鹽工作坊。如果大家想體驗一下香港的傳統製鹽工業,不妨找一個週末前往鹽田梓,感受當時鹽民的生活吧!

鹽田梓 by Chong Fat

鹽田梓上的聖若瑟小堂 by Isaac Wong
眾裏尋香千百度──製香
為甚麼香港叫香港?原因眾說紛紜,其中一個說法是香港盛產香木。香木顧名思義是帶香味的樹木,除了帶香味,用途亦十分廣泛。東南亞人和華人會把香木加工成香料,就中醫而言可以用作藥材,要數大家最熟悉的香木製品一定是祭祀用途的線香。

製作線香的過程 by 阿俊
雖然香港是否因香樹而命名,時至今日已不可考證,但香港確實有種植及出口香木,其中以大嶼山和沙田瀝源產量最多。
與上述提及的製鹽業一樣,因清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北遷,香農被逼放棄生計離開。縱使清政府及後准許居民搬回香港居住,但栽種香樹的技術已經失傳,香業從此便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。
回到現代,大家能否感受到先民的堅毅和艱苦?不但要面對大自然環境的考驗,亦要應對當時朝廷的政策,面對劇烈的環境轉變,有些行業已完成了歷史任務,有些仍苦苦堅持至今時今日,但它們也是構成現今香港的一部分,不應被塵封在歷史的一角。
香港的古代職業:漁業、採珠業、窯業、造鹽、製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