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知道米奇老鼠(Mickey Mouse)是在哪一年誕生嗎?答案是1928年,距今差不多已經一個世紀了!虛擬角色由來已久,時至今日,隨着人工智能應用越來越普及,創造虛擬角色不再是特定創作公司的專利,一般人也可以輕易做到,現在就讓我們從虛擬主播說起。
虛擬主播(VTuber)
VTuber是「Virtual YouTuber」的簡稱,它們通常活躍於一些影片或遊戲網站,例如YouTube、 Bilibili 和niconico等。創作者透過二維或三維電腦繪圖,創作出動畫主角人物,並為其改上專屬的名字。它們就像真實的網路紅人一樣,擔任各式各樣主題影片的主角,為那些希望「不用露臉就可以當網路紅人」的創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。

VTuber by A.I.Channel
教育界新「星」——虛擬老師
在教育界,虛擬角色的應用亦漸漸受到重視。今年初,國家開發了一批中小學「AI教師」,實現全年無休的全方位教學。學生可以隨時向人工智能教師發問,令學習變得更方便。此外,香港成功設計了亞洲首批的「AI講師」,它們不但可以分擔大學講者的教學工作,更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。

AI教師 by Digits.co.uk Images
天氣報告主持
天氣狀況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自去年中起,香港電台亦「聘用」了虛擬的天氣報告主持Aida。雖然有網民認為虛擬主持的「表現」仍有改善空間,例如表情和動作更豐富,聲音更「人性化」等,但假以時日,當人工智能技術更趨成熟,相信虛擬主持的表現亦會更進一步。

天氣報告主持 by Free Clip Art
虛擬選美
網路平台Fanvue乘着這股「虛擬角色」熱潮,在今年舉辦了全球第一屆的「AI 小姐」比賽。有趣的是,這場選美除了採用外貌和風度等傳統選美評分項目之外,還審視了創作者撰寫的提示詞,以及評估了虛擬人物的影響力。因此,當選為「AI 小姐」的虛擬人物,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「AI網紅」。

AI 小姐 by Abahloul96
虛擬騙子
隨着科技的進步,與之相關的罪案亦有上升趨勢。針對有關情況,香港警務處設立了反詐騙協調中心,致力打擊詐騙犯罪集團。為了讓巿民更深入了解有關騙案的運作摸式,香港警務處更設計了「騙盜行者 – 防騙季」網頁,透過不同的虛擬騙子人設,以互動形式給市民提供詳細的防騙資訊,幫助大家加深認識騙徒使用的詐騙手法,避免誤墮騙局。
結語
虛擬角色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應用,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和應用價值。它們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,還為商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。隨着技術的進步,相信虛擬角色的應用範圍將進一步擴大,成為未來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(內文插圖取自:Wikimedia Commons )